上海花千坊

上海市浦东新区张江高科技产业东区瑞庆路528号10幢甲    |
400-852-2287

营养资讯

Nutrition information

我是分类列表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发布时间:2022-02-24

    祖国医学认为,黄精因其性平、味甘,入肺、脾、肾经,所以具有温润心肺、补中益气、美容养颜、补肾益精、强筋骨、补精髓、益智、舒缓五脏、调寒热等功效,用于治疗心肺气虚、脾胃虚衰、肾虚肺燥、肺阴亏虚之虚痨咯血、阴虚内热之消渴、身体倦怠乏力等症,同时也是多种中药复方的重要组成成分。

    黄精含有多糖、皂苷、黄酮、木脂素、氨基酸、醌类化合物、维生素、生物碱及多种微量元素等多种成分,其中黄精多糖是黄精重要的活性成分,而黄酮类化学成分特别是存在于黄精内的高异黄酮类更是在自然界少见的天然产物。现代药理研究表明,黄精具有调节免疫,提高学习、记忆能力,抗氧化、延缓衰老、延长寿命、抗疲劳、保护心血管系统、保护肝脏、降血糖、调血脂、抗肿瘤、治疗骨质疏松、改善造血功能等多种药理作用。为了使黄精能够发挥最大效能,更好地服务于临床工作,使广大患者受益,笔者通过查阅文献,对黄精近年来的药理作用及其机制进行综述。

    1增强免疫功能

    增强免疫力、抗击外源性微生物入侵,一直是困扰现代医学的难题,而黄精在增强免疫功能方面优势显著,得到普遍认可和推崇,具体表现为增加免疫器官质量、提高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与免疫防御系统活性等。

    2神经系统方面作用

    2.1抑制神经细胞凋亡

    许多研究表明,人及动物在缺血、缺氧条件下,其中枢神经系统会产生大量的自由基,从而导致神经细胞凋亡或坏死,引起神经功能缺损...提示在神经功能损伤早期使用黄精制剂有可能成为抗自由基损害、减少细胞损伤和凋亡的有效治疗方法。

    2.2抑制多巴胺神经元的凋亡

    多巴胺神经元凋亡是被认为引起帕金森病(PD)的主要原因之一...黄精多糖具有抑制多巴胺神经元凋亡、促进多巴胺神经元再生作用...

    2.3改善记忆力和痴呆

    黄精具有的提高学习、记忆能力的作用主要依赖于改善神经突触的功能实现的...

    2.4抗抑郁

    ...实验表明黄精可以通过提高神经递质、调节信号通路,发挥其抗抑郁效果。

    3保护心肌细胞

    ...黄精实现保护心肌细胞的作用主要是通过抑酶、抗炎、抗氧化实现,这种作用途径类似一些化学心肌保护剂。

    4降低血糖及调节血脂

    黄精具有显著的降血糖、调血脂功效,因其作用缓和、不良反应较少,临床应用广泛,可有效防止高血糖、高血脂带来的一系列并发症...黄精通过多种途径实现控制血糖、血脂的目的,而且提示了不同提取方式的提取物作用结果不同,为药物研究提供思路和依据,黄精有望成为新型复方降糖药、调脂药及减肥药的主要组成部分。

    5保护肝肾

    黄精对于肝、肾具有很好的保护作用,可降低肝酶,提高肝蛋白活性,消除生物体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有害物质,并且具有降低肌酐及尿素氮水平,共同实现对肝肾脏的保护作用...

    6治疗男性不育症

    ...黄精所具有的抗辐射作用,可增加前列腺-贮精囊质量,发挥壮阳雄激素样作用...黄精所具有的延年益寿的作用与提高生物激素的分泌密不可分,因此可以用于治疗男性不育症,但对于剂量的依赖程度还需进一步的实验证明。

    7抗肿瘤

    ...孙晓娟通过对黄精有效成分进行体外抗肿瘤实验发现,黄精多糖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从而对人恶性肿瘤细胞产生了抑制作用。另有研究证实多花黄精所含的活性氧分子介导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和核转录因子-кB(NF-кB)激活作用于细胞凝集素,从而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和自噬,证实黄精具有抗肿瘤的作用,对研究新型抗癌药物提供依据。

    8抗病原微生物

    黄精的抗病原微生物作用确切,对多种细菌及真菌的抑制作用突出,并且在中医临床广泛应用...

    9抗炎

    ...黄精抗炎作用的最新研究显示,黄精制剂与非甾体类抗炎药联合应用,在减少膝关节骨性关节炎患者疼痛评分(VAS)水平上存在时间效应,并可减少患者血清中IL-1、IL-33及基质金属蛋白酶13(MMP-13)的含量,有效抑制炎症反应,控制病情进展。

    10改善骨质疏松

    中药治疗骨质疏松症主要是通过对机体整体进行调节,从而促进机体内在功能的恢复...另有实验证明,黄精多糖通过Wnt/β-连环蛋白信号通路阻断骨细胞生成,从而抑制骨质疏松症...为黄精多糖治疗骨质疏松症提供了新的实验依据及治疗靶点理论。由此可见,黄精多糖可能在骨质疏松症的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来源:节选自赵文莉等《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J]. 中草药, 2018, 49(18):4439-4445.